排列三顶级高手的公式

新闻动态
从9万/㎡跌至3字头!炒房天堂变 “割肉现场”......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22:46    点击次数:99

房客是一把双刃剑,带来短暂的辉煌,却又留下一片狼藉。

最近,广州多个曾被誉为“炒房天堂”的楼盘,房价跌破“地板”。

8月4日,兰亭盛荟成交了一套小户型:

建面约79.91㎡,总价318万,单价仅3.98万/㎡。

这是小区进入二手房阶段后,第一套成交价低至3字头的房源。

类似的户型,2023年曾成交了一套单价超8.5万元/㎡的房源,总价高达679万元。

当年的价格,如今可以买两套。

2021年-2022年,兰亭盛荟在金融城片区“一骑绝尘”。

当年,金融城概念打得火热,而板块内次新盘稀缺,兰亭盛荟几乎没有对手。

除此之外,还有大量金融客涌入,直接把价格炒高。

在顶峰时期,小区成交均价高达9.07万元/㎡,甚至有房源破10万元/㎡。

当年涨得有多狠,如今就跌得有多狠。

三年过去,房价只剩下接近三分之一......

同在金融城的美林湖畔和美林海岸情况也类似,三年跌幅分别为33.4%、43.6%。

被“炒房客”们盯上的还有万博板块。

万科欧泊就是一个经典案例,2020年-2021年便遭到“ABC”单炒房团大批量收房。

A是房东,B是投资客,C是购房者。B从A手里低价收房,再高价卖给C,中间商赚差价。

为了找买家,B会一直拖着不给首付也不网签,光给一个定金就把A的房子“锁死”。

当年就有不少欧泊业主中招,而房价也在这波“炒房团”的烘托下,直冲上5-6万元/㎡。

之后,万科欧泊被二手房指导价戴上了紧箍咒,再加上市场下行等原因,炒房客不得不割肉离场。

被他们抄起的房价,也被他们“践踏”了......

如今,2字头成交已是欧泊的常态。

老黄埔,也是炒房团的最爱。

2021年,万科东荟城成交的43套4.5万+/㎡房源,便是他们的杰作。四年过去,这批房源仍然是小区的成交价TOP10,妥妥地高位接盘。

现在,1字头的成交价,一抓一大把。从1.9万元/㎡→1.8万元/㎡,每个月都在刷新低价。

根据此前的案例,我们发现被炒房客盯上的楼盘,都有以下几个特点:

一、地段有“故事”可讲

不管是金融城、万博还是老黄埔等,当年的板块概念都炒得十分火热。

大部分人入手都是奔着投资去的,希望等利好蓝图落地后,房价能升值。

二、稀缺次新盘

一方面,炒房客极少选择老破小,而是瞄准楼龄5-10年的次新盘,确保易转手。

另外,板块内的供求关系,也是炒房客最为关注的。

像万博和金融城板块,在前几年供应少,一有新盘/次新盘冒头,就会受到市场热烈关注。

三、存在短期炒作题材

炒房客偏爱有短期刺激因素的楼盘,便于制造涨价预期。

例如东荟城,曾因“学位”被热捧,被誉为“黄埔东风东”,房价短期跳涨。

可是,纵观所有被炒房客盯上的楼盘,这几年日子似乎都不太好过。

在楼市舞台上,炒房客既是点燃市场的火把,也是加速泡沫破裂的催化剂。

一方面,炒房团解决了去化问题,大巴一车一车地拉,房子一栋一栋地卖,价格也蹭蹭蹭地涨。

但另一方面,炒房客对价格波动极度敏感,市场稍显疲态就争相降价套现,导致恐慌情绪蔓延形成恶性循环。

这种大起大落的行情,最终会让市场付出惨痛代价。

而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,因避免盲目跟风,警惕“概念炒作”。

自住需求不必纠结“抄底”,应聚焦房产的长期价值,例如产业、交通、教育、商业等。

另外,杠杆要控制在自己可控范围内。

总之要记住:房产对于普通人来说是“居住品”,而非“投机工具”。